談禮貌這個題目很八股,但是卻是一件很重要卻又不容易隨時做到的事情。所以這裡談談我的看法。
禮貌,字面上的解釋就是舉凡待人接物恭敬態度的外在表現。人際之間能否和諧相處,禮貌是很多重要的一環。
在『刺蝟』一文中有提到,人際間避免太過親近導致摩擦,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保持良好的禮貌關係。禮貌關係就是一個人際間的適度距離,一個緩衝的空間。在『人際形象』一文中談到了人際形象的重要,而禮貌正是維持良好人際形象的不可或缺因素。
我會省視自己對於平日待人的禮貌是否合乎情理,因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常會發現,類似這種對方不尊重或是欠缺禮貌的情況,導致感到不愉快的情況發生。因此開始懂得自省是否自己也會發生這幾種情況。
第一個,常說禮貌話語替代粗話的言語方式。禮貌的話與不外乎大家都知道的,請、謝謝、對不起、不好意思等等,這是基本的禮貌語言。此外在合適的情況下多以稱讚取代負面的批評同樣也是禮貌的言語方式。
說粗話是很常見的一種言語方式,但容易給聽者產生一種負面的心理感受,自然對於談話者的人際形象打了折扣。有平常就將粗話在嘴邊講的習慣,他人就會認為他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以前高中時候有個故事,高中的時候很喜歡將粗話「很賤耶」當成習慣用語。有次去上某堂課,因為教室先被學長班級借走,大家必須轉移陣地上課。當時就隨口講了一句「很賤耶」,導致聽到的學長來找麻煩,不過後來讓我趕快溜走,避免無妄之災。其實當時講的意思,只不過是要表達「怎麼會這樣?」可聽者卻有意,讓我謹記在心,平時儘量不要有隨口粗話的習慣,絕對是弊多於利。
第二個,與人不熟需要禮貌,熟了更需要禮貌。分成兩種情況,當彼此不是很熟識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看對方態度情況,就開始借東借西要人幫忙或是不遵守基本禮儀的人,對於這種類型的人,給予人的映像是負面的。第二種情況是當彼此熟識後,言語上自然比較熟絡,但卻缺乏尊重的口吻。而相處上得禮貌因為更熟識反而認為大家都是自己人,一些不當的行為,例如爽約、遲到等等。忘卻還是要維護自己的人際形象。
第二種的改善方式,在彼此不熟的情況下,應該多採取保留的態度,上帝給予人兩隻耳朵、兩個眼睛、一個嘴巴,就是要人多看、多聽、少胡亂開口,多去以觀察代替莽撞的人際舉動。在熟識的情況下,儘管言談可以熟絡,但基本的禮儀仍需維持,相處間以禮貌表現尊重是必要的表現。將心比心的想法,用禮貌更能表現對彼此交往關係的重視。
第三個,網路言談禮貌與習慣。因為時代在改變,現今社會無使用即時通之類軟體作為溝通管道的人實為少數。這個部份的禮貌習慣也是目前在自省與省思的一個議題。有些觀察到的情況作個分享討論。
通常網路交談有幾種目的:第一種是有目的公事類型的溝通,例如說討論功課或交代工作事務。第二種是閒談類型,閒談目的為聯絡情誼保持朋友來往關係。
通常第一種目的性的溝通,儘量應以簡短的談話完成該達成的溝通目的,不以佔用多餘時間為禮貌。第二種閒談型溝通,應注意對方是否正有事情需處理,而若自身有是需忙碌或有急事離開也應簡短與對方說明並結束話題為禮貌。
因為有一種情況對於網路溝通來說是個盲點,因為溝通的是文字而非實際的人類表情聲音,因此較容易忽視這部份的禮貌問題。而良好的網路溝通並非越長越好,而是能夠在溝通的期間內獲得該傳達或接收的訊息,當沒話題時應禮貌結束話題為適合。
總結,所謂禮貌者,是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有了教養,因為教養帶來的禮貌,都會格外受人尊敬。重要的是表示禮貌,連措辭、手勢、握手,都要見得出誠懇,而非虛假或客套,因而得以維持良好的人際形象。而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因為禮貌而少點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