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ore's Law ):
Gordon Moore對處理器晶片所使用的電晶體數量迅速倍增的觀察心得。而在Gordon Moore公開了這項發現後不久,莫耳定律於焉問世。自此之後,電晶體數量果真就以每18個月的週期倍增(或多或少),要不是製造出效能倍增的設備,就是以更便宜的價格或更小的尺寸取代那些被淘汰下來的產品,有時這兩種情況甚至還會同時發生。引用自
--
電腦這玩意兒一直更從著莫爾定律走,將四十年的歷史
一年沒接觸最新的資訊 瞬間就落伍了
當年最新的裝置 轉眼間就過時了
這次回家長達一週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進行電腦的組裝以及資料的轉移
順道回想了自己使用電腦的歷史
卡西姆的電腦發展史:
記得第一次使用電腦的時候是在國小四年級intel 486時代
那時候的電腦價格大概40k~50k
國中後升級變成了intel 586
上了高中後換了新電腦變成了intel P3 733
那時電腦的價格大概30k~40k
高一的時候買了生平第一台CD燒錄機 RICOH 8x 日本製 價格5k
一直到大學這台電腦才宣告掛點
大學後就開始電腦大亂鬥時代 因為沒錢更新電腦
都是靠家裏提供的二手零件拼拼湊湊的主機
幾乎以AMD系列的處理器為主軸
大學用了 k6 , Althon 1000 ,Althon 1200 ,Althon XP 1800+ ,Althon XP 2000+ , Athlon XP 2500+
其中主機板爆漿了3~4片
大學時代後期買了第一台生平第一台DVD燒錄機 pineer A09 16X 當年售價2.7k
上了研所後主機板又掛了 因此再度升級 變成 AMD's Athlon 64 3500+
隔了不到一年就發現市場上全部以雙核心的機器為主
老爹進入雙核時代久也,跟俺講雙核很好用,而剛好家中主機出了問題
因此在由老爹的贊助下久違的新零件更新活動得以進行
在CFBOY的推薦下跟進換成了AMD athlon X2 5600+
發現好多IDE裝置都不能繼續使用了 商人肯定是奸詐的
讓人感嘆以前花多錢的零件在現在是相當落後的裝置
尤其是當年花了5k的cd燒錄機,現在隨便一台dvd燒錄機1.x k就有
還有當年3.6k一台的40g硬碟,現在1.x k就有250G的硬碟
電腦真的要追新永遠也追不完
效能跟價錢隨著時間成反比
當下夠用才是王道
- Jul 10 Thu 2008 01:38
莫爾定律 ( Moore's Law )
close
莫爾定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